中新经纬8月28日电 题:“反内卷”是竞争方式的优化与升级配资炒股首选平台
作者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、董事总经理、研究部主管
近年来,“内卷”一词频繁出现在企业竞争的语境之中。从表象上来看,“内卷”体现为企业间的价格竞争,而其深层本质在于价值创造模式的单一失衡。从经济学视角看,健康而可持续的竞争需要以有效的成本控制、合理的需求匹配以及稳固的差异化优势为支撑。“反内卷”并非对竞争的回避,而是对竞争方式的优化与升级。
经济学视角下的“内卷”根源
企业陷入“内卷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价格歧视策略的失效。根据经济学家庇古(Pigou)提出的价格理论,价格歧视(Price Discrimination)是指企业在同一时期、相同产品或服务条件下,针对具有不同支付意愿或购买能力的消费者群体,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,以实现收益最大化。
价格歧视通常包括三种形式:第一类是指针对个别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实行完全差异化定价;第二类是通过数量、套餐或质量差异等形式对不同购买量或消费组合收取不同价格;第三类是基于可观测的市场特征,例如地域、销售渠道或消费者群体属性,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价格。
理论上来说,歧视定价方式能够让企业在不同细分市场实现收益最大化。但在现实竞争中,不少企业陷入“跟价—降价—同质化”的循环。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未能有效覆盖高支付意愿的消费群体,导致该部分市场潜在价值被忽视,从而使整体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进一步强化。
另一方面,供需失衡加剧了价格竞争的蔓延。供需平衡是价格形成的基础,价格在均衡点时,资源配置效率最高。然而,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中,这一平衡常常被打破。在产能快速扩张的行业配资炒股首选平台,企业可能以抢占市场份额为首要目标,大量增加产能投入,造成供给大幅超过需求。当需求端未能同步扩张时,产能的集中释放将引发竞争加剧,导致价格不断下探甚至跌破成本,最终使得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持续下滑。
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